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0:27:26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在加快。
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保持经济增长就需要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持续改善来实现。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是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前者重点是解决总量性问题,后者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
例如,目前经济中存在的大量落后产能,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盲目引进投资的结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是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但仔细回顾一下,以往我们每一次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其实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因此,确保增长和民生的底线是当务之急。
现在的问题是,企业的流通成本过高现象仍很突出,迟迟得不到解决。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三个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应该在国际核安全建设中承担核心重任,其发布的核安全指南提供了在国家层面上有效的核安全措施基础。
虽然俄罗斯、英国的海军也如法炮制,但美国海军使用高浓铀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后两者的总和,这对核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两年后,在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也凸显了共识的成果。外界起初对核安全峰会的成果寄予厚望。就在《海牙公报》发布的同年年底,据美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已告知美国,俄方将抵制定于2016年在美国举行的核安全峰会。
一方面,此次会议(海牙峰会)几乎未提及以色列拥有的核武器情况;另一方面,美国呼吁各国对核武器作出零选择。一名外交官说,俄方认为,任何有关核安全的会议应当处于技术层面,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应由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召集。
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活跃背后的核恐怖担忧就在核安全峰会发展走向面临拐点的关键时机,摆在峰会领导人面前的任务与挑战愈发艰巨。但显然,靠峰会来快速解决核安保与核安全问题,并不现实。日本记者写道:2011年2月,美俄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后来核裁军谈判因双边关系恶化停滞不前。美国双重标准受诟病在核安全峰会之外,围绕核安全话题的现实挑战愈发严峻。
如果从首届峰会召开时算起,那么海牙峰会刚好是四年时间表的尾声海牙核峰会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加强核安全的成果,在峰会公报上列出36项共识。3月31日至4月1日,美国华盛顿将举行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同年9月,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核峰会,将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列入联合国重点关注议题。
为期两天的会议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乌克兰、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相继承诺消除境内剩余的所有高浓缩铀,美俄两个核大国签署了将武器级钚转化为民用核反应堆所需燃料的新协议。不过与6年前相比,世界面临的核安全风险却在有增无减。
事实上,从《首尔公报》到《海牙公报》,公报内容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认为,随着奥巴马任期临近结束,通过举办核安全峰会来推动核材料保护的方式已经显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如何在今年最后一次峰会后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核安保交流与合作,是防止核材料向非国家行为体扩散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会议强调核安全既是各国的基本责任,也是国际合作的目标,因此需要建设健全的国家法规,也需要加强和协调国际协作。回溯奥巴马2009年发起核安全峰会倡议时的承诺:计划在四年内解决世界范围内危险核物质的安保问题。对海牙峰会的悲观事实上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密不可分。因此国际社会早有呼声,要求美国带头将其海军舰艇动力堆的核燃料低浓化,但美国海军对此并不配合。随后,美国白宫对俄方决定不参加筹备会议表示遗憾。一名外交官说,俄方认为,任何有关核安全的会议应当处于技术层面,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应由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召集。
无力快速解决核安保问题尽管如此,相比前两届峰会,外媒对海牙峰会的抱怨和失望也溢于言表。不过,中国裁军与军控协会秘书长陈凯在海牙峰会期间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坦承,峰会这种形式本身就不是正式的国际谈判场合,核安全峰会的目的是唤起对核威胁和挑战的全球共识,敦促各国尽快签署核安保领域已有的法律文书。
美媒披露,俄方抵制这一峰会是因其政治性质。一方面,此次会议(海牙峰会)几乎未提及以色列拥有的核武器情况;另一方面,美国呼吁各国对核武器作出零选择。
日本记者写道:2011年2月,美俄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后来核裁军谈判因双边关系恶化停滞不前。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活跃背后的核恐怖担忧就在核安全峰会发展走向面临拐点的关键时机,摆在峰会领导人面前的任务与挑战愈发艰巨。
美国作为世界上具有最多海军核动力作战平台的国家,其核动力潜艇与航空母舰广泛使用了基于高浓缩铀的反应堆技术。在首届核峰会后,英国《独立报》写道:令人鼓舞的一点是,不仅美国,而且每一个与会国,似乎都认识到这个问题极为重要。这场峰会的召开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核材料可能带来的危险的关注。外界起初对核安全峰会的成果寄予厚望。
同时,峰会通过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确认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作为多边框架下和平利用核能、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的法律约束力。峰会通过了《首尔公报》,其内容涉及全球核安全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与核能安全、运输安全、打击非法贩运、核分析鉴定、核安全文化、信息安全、国际合作等11个领域,共提出了13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
虽然俄罗斯、英国的海军也如法炮制,但美国海军使用高浓铀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后两者的总和,这对核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缺少了大国俄罗斯,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的可能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已打了折扣。
就在《海牙公报》发布的同年年底,据美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已告知美国,俄方将抵制定于2016年在美国举行的核安全峰会。2010年,美国公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调整美国核战略,首次将打击核恐怖主义作为核战略重点。
朝鲜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次核试验,核恐怖的威胁似乎有加剧的可能性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连环恐袭事件,比利时境内两座核电站的非核心岗位工作人员被紧急撤离与此同时,美国在对待核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也饱受诟病。无核世界渐行渐远一位日本记者在海牙峰会期间写下了他的报道主题。而在核材料制造、运输、储存直至被装入海军舰艇动力堆的整个过程中,美俄都出现过高浓缩铀被盗的核安保事故。拉美社的记者曾愤愤不平地写道:美国只审视别人,不审视自己。
国际原子能机构应该在国际核安全建设中承担核心重任,其发布的核安全指南提供了在国家层面上有效的核安全措施基础。但是美国,作为一个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如今却提出销毁冷战期间作为核敲诈手段的核武器,与此同时它在创造具有同等破坏能力的其他武器。
在推出上述一系列政策举措之后,奥巴马如愿发起了核安全峰会这个国际议程,从2010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奥巴马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阐述他的无核世界构想时(2009年4月5日),提出由美国主办核安全峰会。
加之乌克兰危机使美俄产生严重对立,核裁军谈判已前途堪忧,非但无法取得进展,还可能开倒车。两年后,在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也凸显了共识的成果。
发表评论
留言: